从RCEP到DEPA
基于国际共识可作以下定义:一是公认的、影响大的,更多国家接受的规则比少数国家接受的规则更具高标准;二是对促进全球经济治理和世界贸易共同发展有建设性作用,有利于更多国家的规则比有利于少数国家的规则更具高标准;三是具有革新、创造的,新的规则比老的规则更具高标准。
更公平:让更多国家受益,而非少数“赢家”。
更创新:适应数字经济、环保等新趋势。
更灵活:规则会随时代变化,比如从“降关税”升级到“数据自由流动”。
RCEP、CPTPP、DEPA是公认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我国目前主要对接的参照系也主要是这三个协定。我国与这三个协定的互动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对接”之于不同协定也有着不同含义:我国是RCEP的生效成员国,目前按照协定进程在全境范围推动协定各项目和承诺落实,“对接”即履约;我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和DEPA,但目前尚未正式加入,“对接”意味着将其条款预先在我国试行,参考协定项目作出制度试行。三个协定的规则范围和实施方式并不相同。
0
1
RCEP
亚洲朋友圈的“团购优惠”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多边协定,堪称当今自贸区的典范和集大成。RCEP所塑造的规则既延续了WTO框架特别是TFA协定成果,也创造了适应国际经贸新趋势的更高标准。RCEP规则主要集中于边境规则,特别是推动协调成员国之间经贸互惠、开放市场、削减壁垒,并在原产地规则实施和互认方面作出了较多创新。RCE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大范围互惠互利而非约束规定上,所以决定其注重经贸便利属性。
0
2
CPTPP
高门槛的“精英俱乐部”
CPTTP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在美国退出的情况下仍然由日本等11个成员国达成一致并生效,可显出其强化合作的动力和规则认同力。但也因为美国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不在场,使得RCEP在执行边界和权属范围上有限,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以WTO为基本框架的突破和对新标准的塑造上,制度意义胜过实践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对经贸趋势的共性应对策略。
特
征
一
全面性,同时注重边境规则和边境内规则,提出包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环境保护、争端解决、政府采购、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多方面机制。
//////////////
特
征
二
超越性,在贸易优惠等方面超越其他自贸协定,原则上要求成员国取消全部关税,实质性减少非关税壁垒,实施国内监管改革,确保市场开放和透明。从实际情况来看,除部分成员国保留少数商品关税外,总体上关税免税达到95%以上。
//////////////
特
征
三
排他性,通过原产地规则和贸易壁垒一致性规则将经贸优惠限定在区域范围内,构成了对区域外国家的排他效应,事实上突破了WTO一贯的普惠原则和通行的关税最惠国标准。
//////////////
特
征
四
约束性,CPTPP同时建立了约束性和反约束机制。比如通关时间的约束,要求普通货物通关时间限定为48小时内,快运货物限定为6小时内。
//////////////
0
3
DEPA
数字经济的“未来指南”
DEPA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DEPA是全球首个关于数字经济的专门协定,被称为数字经济领域的“WTO”或“CPTPP”。DEPA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三国发起,其实际经济体量特别是数字贸易规模非常有限,但由于其对数字经济的示范和开创意义,不仅吸引中美等大国表态加入,后期经济体量可望大幅提升,而且为各国管理数字经济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制度借鉴样本。该协定不仅涵盖数字贸易便利化、跨境数据流动、数字产品待遇等主流数字贸易规则,还纳入了数字身份、电子发票、电子支付、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据监管沙盒等诸多前沿议题,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了边境规则和边境内规则的一致。
较之于其他自贸协定,DEPA对数字经济的标准更为精细,有以下特点:
1
2
3
从加入WTO到申请CPTPP,中国一直在“闯关”!
2001年,我国加入WTO,与彼时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其后逐步履行入世承诺,推行降低关税等措施。
目前,WTO基本框架要求已经在我国全部实现。与此同时,我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地区开展多双边合作,先后签订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达到30个,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随着国际经贸规则从基本标准向高标准转化,我国也积极对接以RCEP、CPTPP、DEPA为代表的新版规则,在落实RCEP协定项目的同时,以部分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为试点地区,先行先试CPTPP的部分新规则。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业务办理请询相关部门。
投稿邮箱:caop1206@caop.org.cn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