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优化口岸营商“软环境” 提升支点建设“硬实力”
最新动态
优化口岸营商“软环境” 提升支点建设“硬实力”
2025-06-241

湖北,是长江与汉水的千年交汇,是九省通衢的天下要冲。从昔日“钢花飞溅”到今日“芯光闪耀”,荆楚人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早已熔铸为通达全球的物流动脉与活力四射的营商环境,让湖北成为万商云集、生机盎然的热土。

2024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新使命。武汉海关牢记嘱托,全面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以海关之“智”服务强国之“强”,认真落实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全力以赴推动外贸量升质稳,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展现海关担当。

打造口岸“智”感  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

武汉海关所属鄂州海关关员对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班进行现场监管


凌晨,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转运中心52公里长的智能化分拣线上,大小各异的快件以每秒27的速度“冲刺奔跑”。依托转运中心的海关快件智能分拣系统,可实现查验件自动流转至海关查验区,非查验件自动通关划分流向、第一时间搭乘国内航班送运至国内各地消费者手中。

“快件对时效要求很高,武汉海关运用快件智能分拣系统将进出口快件监管完全融入到快件行业的分拣流程当中,最小化干预企业作业流程,极大提升了快件通关时效。”顺丰航空有限公司快件业务负责人江涛介绍。

花湖机场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武汉海关积极响应机场“一夜达全国、隔夜连世界”的目标,首创快件智能分拣模式,配备14条智能查验线和全自动化快件分拣系统,实行进口快件“前分后混”、出口快件“前混后分”分类分区管理,实现国际快件全程无中断、无干扰的“一次作业”,包裹流转时间最短仅4.9分钟。20251-5月,花湖机场共通关进出境快件约53万件,同比增长18.5倍。

傍晚,一架搭载着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无人机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起飞,仅用时20分钟便将货物送到13公里外的消费者手中。

“一杯咖啡的功夫,进口商品送到手!比起传统购买跨境电商产品需要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速度更快、更方便!”李女士高兴地说。

为了支持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武汉海关将海关监管创新融入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推动湖北在华中地区首次实现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无人机直达配送,传统1-2天的分拨清关流程压缩至30分钟,实现配送效率跨越式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聚焦多维“智”用  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

武汉海关关员在“光芯屏端网”企业调研


湖北“光芯屏端网”产业发达。武汉海关积极呼应供应链在全球化趋势下,“光芯屏端网”企业免税进口生产性物料、零配件数量大、批次多、保质期短、产线周转较快、对通关时效要求高的诉求,在全国率先开展减免税“ERP联网申报+快速审核”模式改革,省内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器件企业办理减免税手续平均时长由1天压缩至1分钟内。为了解决企业反映的《征免税确认通知书》“一次办理、一次使用”方式需要逐票申报、不适应货物急需进口的困难,再次在全国率先量身拓展减免税“一表多用”新模式。

“海关的‘一表多用’新模式解决了我们因供应商发货时间或者国际物流时间不确定,导致有些急货来不及办理减免税手续的问题,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缩短通关时间,有效保障了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物流总监尹丽娟说。

20251-5月,武汉海关从落实税收政策“应享尽享、应惠尽惠”入手,为湖北省集成电路企业办理减免税审核确认近2000份。

汽车产业是湖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湖北随州更有“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全国每10辆专用汽车就有一辆“随州造”。

为了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武汉海关聚焦特色产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联合商务等部门对60余家专汽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指导随州市3家专汽企业完成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有效防范被侵权风险。以公铁水联运模式解决企业出口难题,降低通关物流成本约30%。大力推广“海关行政相对人统一管理系统(3.0版)”,实现“一站式”通办,极大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备案效率,办理时间平均节省30%左右。

20251-5月,随州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9亿元,同比增长97.9%,产品出口覆盖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

赋能数字“智”管  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

湖北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实现无人机直达配送


“从92405秒上传原始资料,到92411秒生成报关草单,整个过程仅用了6秒,真的太快了!”

随着试点企业湖北兴福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危险品辅助申报系统成功点击申报,湖北省首票通过“危险品辅助申报”模式报关货物顺利通关,全程用时不到10秒,标志着“危险品辅助申报”模式在湖北顺利落地实施。

该模式下,企业只需一键上传原始资料,系统运用OCR技术,自动提取和收集关键信息并瞬时完成制单,通过系统智能识别和数据验证,判断其一致性和合规性,实现涉危物品申报数据的自动比对、实时提醒,既降低了90%以上的制单与审单工作量,又减少80%以上的差错,有效减少和规避企业错报、漏报情形。

在国际贸易中,约三分之二的货物使用木质包装材料承载或加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出境木质包装的使用更加广泛,其检疫安全一直是海关监管重点。

为确保出境木质包装管得住、检得准、出得安全,武汉海关创新木质包装智慧监管模式,联合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同开发“统一公用,公益免费”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穿透“海关、生产企业、使用企业”之间的数据信息壁垒,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到木质包装的生产、处理、销售、使用、核销的全链条中,三方实时共享“合格凭证”和“溯源二维码”两数据,有效解决系统林立、数据不安全、数据造假等突出问题。首创“一件一码”模式,每个二维码具唯一性,一次打印有效,重复打印失效,口岸查验变“肉眼识别”为“扫码验证”,有效解决标识真假难辨和难以溯源的问题。

自该平台在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顺利开展除害处理过程监管3824次,查发出境木质包装违规案件10起。武汉关区出口货物没有一起因木质包装不合格问题造成境外通关受阻,创造了“海关监管提效、生产企业合规、出口企业放心”的“三方共赢”局面。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武汉海关将继续以使命为舵,以创新为帆,在发挥海关职能作用、促进湖北高水平开放的壮阔航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担当答卷。


供稿:武汉海关
作者:李双双、范思齐

投稿邮箱:caop1206@caop.org.cn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