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地区)的健康发展,短期可能靠项目拉动,中期则要靠政策红利,长期则是靠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综合竞争力的晴雨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2024年我国外贸总值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八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面对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世界经济形势,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来到第八个年头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走近这群组织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的工作团队——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口岸三处,听一听他们作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的牵头部门,如何书写“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的护航答卷。
??
秉宏策而纾民困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俯瞰图
墙上挂着口岸地图,桌上堆着调研报告,工作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个人都在忙着手头工作,或快速敲打着键盘,或紧盯电脑屏幕思考着问题……走进口岸三处办公室,目之所及都是大家在神情专注、忙忙碌碌。
持续推进八年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正在全国25个重点城市如火如荼展开。口岸三处作为具体推进实施此项工作的工作部门,从牵头研究专项行动具体措施前的深入调研、群策群力、广泛征集各地意见建议,到每一条举措及其预期成效的反复研究、筛选审核,在经历多轮征求意见后最终达成一致,他们对相关工作情况烂熟于心。
4月24日,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在北京部署启动,在25个重点城市同步开展。今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的政策举措涵盖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包括强化政策供给、促进物流畅通、优化监管模式、推进互联互通、促进降本增效等五方面29项措施。
“2025年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广大企业热切企盼更多政策指导帮扶。海关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回应企业诉求,营造更加快捷便利、更加畅通高效、更加协调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口岸办负责人说。
连续八年的系列行动措施带来明显效应。笔者获悉,以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为例,各地各海关先后推出务实举措,推动扩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跨境贸易检验检疫单证信息共享,探索开展跨境联网核查;南京海关承办推进智慧海关九大标志性工程的江苏场景任务,实现业务参数运行管理中心挂牌和实体化运作;广州海关依托“单一窗口”,在属地查检、核查等领域实现17项海关监管业务远程监管;济南海关实施“空侧直通”监管模式,实现航空口岸国际与国内区域的直通作业,压减空运物流时间70%;广东省口岸管理部门、广东分署共同推动粤澳、粤港“一单两报”,应用范围从一般贸易模式拓展到“集中申报”模式,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还记得2024年12月在泉州集中工作的多个晚上,来自部分省市的地方口岸办和直属海关专家济济一堂,大家认真研讨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具体创新措施,研究起草总署领导的讲话材料,头脑风暴模式开启,争论得热火朝天,回到宾馆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一点多。尽管都很辛苦,但夜空晴朗,繁星点点,大家收获满满。想到预期工作成效,那一刻心情特别舒畅。”口岸三处负责人感慨地回忆说。夜以继日地工作,认真细致地研究制定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方案,科学审慎地研究提出符合地方诉求和企业需求的新一轮专项行动具体措施,每一个曾经参与专项行动的人员、每一个努力认真工作的白天黑夜都是口岸人践行“守国门、促发展”的最好注释。
??
致广大而尽精微
济南海关关员在山东(济南)国际铁路货运中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进行现场巡查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关总署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年来会同相关部委和各地政府,以深入推进通关便利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抓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深化改革创新,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进“组合港”“一港通”等区域物流一体化改革试点,企业在支线港口一次完成通关手续后即可运输至枢纽港直接离境;长江流域进口货物经上海港转关应用“离港确认”模式覆盖长江经济带各个港口,鲁豫两省实施跨关区“海铁直运、抵港直装”监管模式,沿黄河流域内陆港境内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全国海关为符合条件的3300余家企业扣减中欧班列进口境内段运费和扣减内河运费,极大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每一项政策实施背后都是制度设计者惠企利民的精心准备与周密安排。
“我们去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做好六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全链条通关效率,促进外贸新动能新业态发展,支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协同推进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提升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得感满意度,达到了预期成效。去年专项行动结束后,29项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进行复制推广。今年专项行动正在推进中。”口岸三处有关负责人说。
从陆续协调推动与我国毗邻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蒙古等国与我相向而行共同开通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便利优质农产品进出口,到全国海关对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自动化检疫审批,企业申请到许可证签发的办理时效提升70%以上;从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港为龙头持续推进“联动接卸”等监管模式,深化区域通关便利化协作,到进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船边直提”业务在全国具备条件的水运口岸全面试点;从实施集成电路产业“三优两减一提”智检集成模式,实现减免税单证“秒审”出单,到各地健全完善生物医药研发物品“白名单”制度,建立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机制;从各地积极探索优化“分箱发运”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装检验监管模式,到稳步探索加大碳足迹管理场景建设;从深化“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建设,到通过技术性贸易手段解决电视机和显示器产品输入非洲的技术壁垒……随着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关时间压缩了,合规成本降低了,跨境贸易更便利了,我们企业获得感更强。”深圳某企业经理说,“由于公司进口设备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达到十万级标准,不方便在口岸直接查验,海关采取了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到厂查验等措施,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2到3天左右。”
??
破茧缚而生新翼
南宁海关关员正在监管验放进口榴莲
“尽管我们通过前期持续不断努力,我国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长足进展,但仍要看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尚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这些都需要重点关注、持续推动、妥善解决。”口岸三处有关负责人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国口岸管理部门的建设者们正在满怀热情地种下一棵又一棵梧桐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之以恒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务求取得实效。十年树木,引凤来仪。“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口岸建设者们悉心呵护着这块园地。梧桐成荫非一日之功,如今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蔚然成荫,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环境森林郁郁葱葱。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褒奖奋斗者。在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康庄大道上,无数口岸工作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同奋斗,初心如磬不改,百折不挠坚定,持之以恒地认真书写着他们的时代答卷……
作者:邱博(济南海关)
投稿邮箱:caop@caop.org.cn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