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克什坦口岸克孜勒苏河谷全貌(吴松立 摄)
77号界碑位于祖国最西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乌恰县吉根乡斯木哈纳村的伊尔克什坦口岸前沿,帕米尔高原北部天山南脉与昆仑山山脉交汇处的克孜勒苏河岸台地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陆地边界处,海拔2973米。这里地处祖国西极,是全国最后告别阳光的地方,向东距离克州乌恰县城146公里、喀什市252公里、首都北京4000余公里,向西距离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260公里,再向西可达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等“一带一路”重点物流枢纽。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伊尔克什坦口岸作为助力两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通道也越来越繁忙。为落实中吉两国2025年2月发表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了解中吉口岸通行情况,积极推进口岸设施现代化改造,提升口岸通行能力,新疆口岸管理部门赴伊尔克什坦口岸开展有关工作。
中吉两国交界处的克孜勒苏河漫滩,
克孜勒苏河在此处流入中国
工作组一行飞抵喀什后,乘车沿581国道,溯克孜勒苏河而西,进入克州乌恰县境内。柯尔克孜语中,“克孜勒”意为“红”,“苏”意为“水”,克孜勒苏也就是红色的河水。克孜勒苏河穿克州而过,故在自治州成立时,决定以克孜勒苏作为自治州的名字。全州总人口63.21万,主要由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等11个民族组成。
经乌恰、康苏、乌鲁克恰提至吉根折向西南,穿海拔3000多米的克孜勒套与柯尔克昆盖依套之间的峡谷,过号称祖国西陲第一村的斯木哈纳村,一路上群山峰峦叠嶂,峡谷巍峨耸峙,驼色的天山和黛色的昆仑山在这里相汇,共同交织成大地的脊梁,守护着祖国的西部边陲。傍晚时分,我们最终抵达伊尔克什坦口岸前沿所在的77号界碑区域。
这片区域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和驿站。据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汉朝政府设西域都护府以统之,从此克孜勒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唐代属疏勒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清代重新统一并建立新疆省后,属喀什噶尔道疏附县。1884年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后,这个区域便由中国内部一个自然山口,变为两国边界地区。
77号界正面(许宏晨 摄)
伊尔克什坦口岸是我国最西部的对外开放口岸,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毗邻,对应的吉方口岸也叫做伊尔克什坦口岸。“伊尔克什坦”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伊尔克什(人名)的房舍”。口岸于1997年7月临时开放,1998年1月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200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系国际常年开放的公路客货运输口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中亚,辐射西亚、欧洲的重要通道。
77号界碑位于伊尔克什坦口岸国门外100米处,为花岗岩碑体,安于由深红色石砖砌成的三级底座上,第一级底座高约60厘米,第二级和第三级底座呈正方形台阶状。界碑及底座坐落在约5.5米见方的一处平台上,地面是花岗岩方砖,四周有石柱和铁链拱卫。碑体正面朝东面向祖国,从上至下分别为中国国徽,汉字“中国”,碑号第77号加(1),修筑年份“2001”。界碑背面朝西,从上至下依次为碑号第77号加(1),修筑年份“2001”。
碑号为自然数加(1),这是一座双立界碑,两国于此应以江河为界,或是附近还有块辅碑。然而界河在哪?放眼望去,没有任何踪迹可寻。界碑北侧较远处的克孜勒苏河由西向东缓缓流入我国,南侧是层峦叠嶂的山脉库勒敦套。77号界碑就在克孜勒苏河右岸山前地带的一处台地上,与吉尔吉斯斯坦边防前哨所在的台地相对峙,中间横贯着一条沟壑,落差约30米。581国道经过77号界碑,沿台地边缘陡坡,呈Z字型急转而下,在沟底中间与吉方EM02道路相接。一座双向四车道的跨境公路大桥已在沟壑上方建成,将两国的台地连了起来。出入境车辆在桥下来来往往,未见涉水路段。
中吉国界第十八界点:
伊尔克什坦河河流中心线与口岸公路相交处
我向一位当地同志请教,他伸手指向沟底靠吉方一侧。那有一串连绵低矮茂密的灌木丛,从远处大山脚下延伸至沟底两国口岸公路分界的铁栅栏门处,然后再次出现在沟底中方一侧台地脚下,并顺着公路向克孜勒苏河方向蔓延开去。他介绍道:“灌木丛处有一处溪流,这就是界河。两国口岸道路对接点处盖着钢板,溪流从下面穿过,车辆在钢板上行驶,不影响交通,也不易发现。”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界河的“机关”原来在此。但是这也能算是界河?界河的名字又叫什么?
为了破解心中的迷团,我查阅了中吉国界协定,“从第十六界点起,中吉国界线继续沿上述山脉山脊行……然后沿山脊向下行至河谷,到第十七界点。该界点在克孜勒苏河(原苏联地图为克孜尔苏乌河)主流中心线上……从第十七界点起,中吉国界线沿直线经过上述河流的漫滩向南行约1.1公里,到第十八界点。该界点在伊尔克什坦河(原苏联地图为玛里他巴尔河)河流中心线与公路相交处……从第十八界点起,中吉国界线溯伊尔克什坦河(原苏联地图为玛里他巴尔河)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行,至该河河源,然后大体向南行到第十九界点。该界点在伊尔克什坦山4865米高地”。由此可见,那条溪流就是一条界河,名字叫伊尔克什坦河,第十八界点就是两国口岸公路对接点被钢板覆盖的位置。
77号界碑背面(许宏晨 摄)
站在界碑处,祖国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涂抹在云彩上,山谷的剪影印刻在天边,阵阵寒风将沙砾卷起,重重地打在人的脸上,犹如刀割。货车的轰鸣声回荡在克孜勒苏河谷中,车灯的光柱闪现在口岸公路上。口岸货运通道试行7天14小时工作制后,此时正值双方车辆进出境的高峰,海关和边检的关警员们还在忙碌着。在祖国西极驻守的77号界碑有你们的陪伴应该不会感到孤寂。千年丝路,沧海桑田,愿祖国山河永固,四方无虞。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