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口岸
1937年3月6日下午3时,饶河县日本参事官大穗久雄率日伪军共200余人,乘坐马爬犁向大顶子山进发,企图围剿抗联部队,当行至天津班(地名)的一个山坡下时,埋伏在此的抗联七军突然开火,打响了伏击的枪声,抗联战士居高临下射击,日伪军顿时人仰马翻,大穗久雄等30人被击毙。
抗联七军曾战斗过的大顶子山
在一架马爬犁上,只剩一挺机枪,抗联战士前去缴械,然而,马爬犁下伸出一支黑洞洞的枪口,冲在最前面的同志胸部中弹,当场牺牲。
在那个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寒夜,这位从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回国不足八个月的抗联战士,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大顶子山,他就是年仅34岁的陈荣久,时任抗联七军军长。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荣久位列其中,他是在饶河县牺牲的抗联部队中职务最高的领导人。
陈荣久烈士牺牲地纪念碑
据《烽燧乌苏里——东北抗日时期人物访谈实录》介绍,抗联七军在乌苏里江沿岸的苇子沟、王家店、独木河等地设立了秘密交通站,方便抗联人员往来苏联,陈荣久赴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往返,皆从这些交通站秘密通过,而王家店就在如今的饶河口岸旁边,陈荣久烈士牺牲地,距离饶河口岸不过23公里的距离。
1940年10月31日,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由原抗联七军改编)转移至乌苏里江畔,日寇派出重兵拦截,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抗联部队在附近找来旧渔船,连夜渡江进入苏联境内,保存了有生力量,据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后来回忆:“大江横隔,若无小舟渡江,则乌苏里江成为我之乌江矣。”
乌苏里江畔的边境小城饶河 冷菊贞/摄
80多年前,这里是抗联部队的红色交通线;如今,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在“东北的东北”,乌苏里江如同一条碧色绸带,蜿蜒穿过中俄边境。江畔,一座看似低调的口岸正悄然书写着开放传奇——这便是黑龙江饶河口岸。
饶河口岸
从饶河县城往南出发,道路宽阔笔直,两旁湿地环绕,7公里之后,便到了饶河口岸,一下车,一座大气磅礴的口岸国门便矗立眼前,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饶河口岸”11个大字,尽显大国威仪。
饶河口岸出入境大厅
走进饶河口岸联检大楼,两层结构的楼房恢弘大气,联检大厅4500平方米,熙熙攘攘,尽是通关之客,大厅一层设客检通道,大厅外设货检通道,实现客货分流。
1989年4月,饶河口岸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一类口岸,1993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其距离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比金市波克罗夫卡口岸(比金口岸)隔乌苏里江相望,直线距离仅760米,乘船10分钟即可抵达。
1993年5月,饶河口岸正式运行,先后从不定期临时开关,到除流融冰期外常年开关。1996年2月6日,饶河—哈巴夫斯克两日游正式开通,饶河口岸迎来第一批俄罗斯游客260人,文旅交流由此拉开序幕,随着饶河县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口岸过货量稳步增长。
开埠36年,饶河口岸一直没有停止改造升级的步伐,笔者在口岸现场看到,口岸区域仍在施工,脚手架沿着联检大厅外墙架起,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穿梭其中,据饶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口岸改造,都带来通关功能升级。
1998年夏季,由于持续干旱无雨,乌苏里江饶河段水位急剧下降,严重影响船舶航行,饶河口岸两次临时性闭关,过货量锐减。为解决枯水期通航难问题,饶河县政府委托佳木斯造船厂制造“621”浅水渡船1艘,保证了夏季口岸通商。
随着口岸贸易的发展,冬季封冻期通关又成为新的难题,2010年,饶河口岸建成的浮箱固冰通道,结束冬季冰面通行限制,实现四季通关,大幅提升通关效率。经过多次扩建改造,饶河口岸年过货能力从初期10万吨,提升至200万吨,年过客能力从5万人次增至100万人次。
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口岸
饶河县与俄罗斯比金市仅隔一条乌苏里江,饶河口岸是典型的水运口岸,沿着口岸大厅向东数百米,就是美丽的乌苏里江,一江两岸风光美,两岸两国两风情。站在饶河口岸码头,与其相对应的俄罗斯波克洛夫卡口岸清晰可见,波克洛夫卡口岸联检大楼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建筑外型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南侧的波格洛夫卡农庄座落在乌苏里江畔东侧,约百余户俄式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
距离省城哈尔滨700多公里,距离双鸭山市区300多公里,地处完达山余脉,不通火车,不通飞机,远离区域经济中心,紧邻风雪边关,饶河县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然而,与之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比金市却是交通枢纽,有铁路编组站,因此,依托口岸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饶河县的必然选择,早在2003年,饶河县委第十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便确定了 “打口岸牌,走边贸路”的经济发展战略。
走边贸路,不仅仅是喊口号那么简单,饶河口岸作为黑龙江省对俄肉类出口仅有的两个指定口岸之一,地位特殊。其凭借“中俄最短界江距离”的天然优势,叠加浮箱固冰通道、互市贸易区等特色功能,已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对俄贸易的核心枢纽。
中国移民管理警察服务出入境人员
据2025年饶河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饶河口岸客检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边民互市贸易查验场地、跨境电商(9610)作业场所均通过国家验收,口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黑龙江省率先开通了离岸数据中心功能,完成边民互市贸易管理2.0系统升级,2024全年累计出入境人员2.4万人次,货运量2.3万吨,实现“双量突破”,2024年,饶河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29亿元,同比增长4.8%。
从1989年获批国家一类口岸,到实现四季常态化通关;从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发源地,到中俄边民互市的活力窗口;从当年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饶河口岸用30余年的时间,将地理边界、抗联战场转化为合作桥梁、开放前沿,让冰封的江面化作繁荣的通途。
移民管理警察到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凭吊英烈
如今,当地依托饶河口岸的地缘优势,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对接黑龙江省委“4567”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积极争创国家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县,全力争取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先导区早日获批。
这番盛景,不正是陈荣久和抗联将士所追求和期望看到的景象吗?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