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要求进口再生纸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标明为“干法”或“湿法”。
10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再生纸浆申报要求的公告》,要求自10月10日起,企业在进口再生纸浆时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注明生产工艺是“干法”或“湿法”。
这一看似简单的申报要求,实则是对变相“洋垃圾”发起的一次精准监管狙击。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按照要求,造纸原料之一的进口废纸被禁止进口,但废纸可初步加工成再生纸浆产品进口。
然而,入境的究竟是变废为宝的合格纸浆,还是仅换了个名称的“洋垃圾”,就和“干”“湿”有关了。
此次公告中的“干法”“湿法”生产工艺,可简单理解如下:
简单理解
从两种工艺的对比不难看出,干法工艺缺少的不仅是“水”,更是有水参与所带来的一系列净化乃至高温杀菌环节。
据公开报道,有水参与的“湿法”再生纸浆生产,最终产出的再生纸浆纤维纯净含量可达91.5%以上,几乎无杂质,且高温过程确保了卫生安全。(划重点,说“深度净化”不过分吧)
反观干法/干磨工艺,由于没有水的参与,也就缺少了分级、洗涤等环节,成品成分较为复杂。天津科技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安兴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废纸原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如塑料碎片、胶黏物、微生物、重金属(如铅、镉等),在干磨过程中无法有效分离。他对媒体表示:“这种‘夹带污染物’的干磨纸浆,本质上是将国外的固体废物‘包装’成再生纸浆进口。”
从近年海关查获的相关“洋垃圾”报道中也可看出,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纸浆”有多“脏”——“可见塑料片、金属等夹杂物”“有异味”“ 废弃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内吸收层”等。
图中上海海关查获的这批所谓“木棉短绒纤维纸浆”,不仅包装粗糙,仅用瓦楞纸板覆盖后由铁丝捆扎,货物表面有明显污染。
图中南京海关查获的“再生纸浆(块状)”,肉眼可见其中掺杂未碎解的大纸片、塑料、铁丝等杂质。
提示
▼本文所提的“干法”特指再生纸浆的制造工艺。
▼在现代造纸中的“干法造纸”并不是为了节水,而是为了生产特殊用途纸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纸和造纸》2005年9月第5期的《干法造纸纵横谈》片段。
投稿邮箱:caop@caop.org.cn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