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热线+一份《办法》=封关“软基建”
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
2025年12月18日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越来越近,在国家层面勾勒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宏大框架后,海南本地的落地执行成为关键。其中,“海口12345口岸服务专席”的设立与《海口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货物税收征管办法》的出台,精准回应了封关后“服务如何跟上”与“规则如何运行”两大核心问题,展现了从顶层设计到高效执行的闭环。
一条24小时人工热线
封关运作的复杂性,意味着企业与公众将面临大量全新的通关流程与政策问题。能否及时获得权威解答,直接关系到封关初期的体验与效率。
为此,海口市率先行动,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与海口市封关运作口岸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以下简称海口市口岸专班办)联合设立“口岸服务专席”(在12345热线平台增设了2个“口岸服务专席”),并配备10名专职热线员,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该专席受理口岸相关政策解读、业务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及意见建议等事项,这相当于为封关运作配备了一个不停歇的“总客服”。
为确保服务质量,专席的运作并非简单接听电话,而是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保障机制:
1
跨部门联动 海口市口岸专班办积极对接商务、交通港航、港航公司、公安、海关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复杂问题能快速对接、实时传递。
2
知识库支撑 已提前梳理并录入193个口岸服务知识点,构建了系统化的知识库,为标准问题提供即时、统一的解答。
3
实战化培训 专席热线员不仅接受专题培训,更前往“二线口岸”实地学习,并由海口市封关运作口岸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派遣专业人员在前台协助,持续提升业务熟练度。
这条热线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渠道,更是一个“传感器”。据媒体报道,海口市封关运作口岸建设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高频咨询中挖掘关键信息,分析潜在风险,做好监测预警,从而优化政策与流程。
一份企业关税“指南”
在国家层面,封关后最核心的货物税收政策变化可概括为“一增一扩”:“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从21%大幅提升至74%(约6600个税目),且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政策限制条件也进一步放宽。
在此国家框架下,海口海关制定的《海口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货物税收征管办法》(相关内容可见文末),则是对这些规则如何具体执行的精细化操作指南,该《办法》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同步实施。
《办法》的关键点在于厘清了“一线”、“二线”及岛内流通的税收征管细则:
1
2
“二线”如何“管住” 货物从海南进入内地(“二线”),需按进口规定办理手续。但对在岛内经过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可免关税进入内地。这既避免了内地市场受冲击,又鼓励了企业在海南进行实质性加工。
3
岛内如何“自由”流通 《办法》明确,“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符合条件的享惠主体间流通时,免于补缴进口税收。这破除了此前货物流动的限制,有利于岛内产业链的集聚与协同发展。
对于企业和公众而言,“口岸服务专席”是触手可及的服务前台,随时解答疑惑;而清晰的《税收征管办法》则是稳定的规则后台,明确了商业活动的边界,他们共同构成海南封关运行的“软基建”。
投稿邮箱:caop@caop.org.cn
??欢迎关注
中国口岸协会
获取更多资讯
